close

 

大內高手呂太郎,轉進憲法法庭

(法治時報2019-09-19台北報導)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中秋節前「被誘逼」提辭呈,中秋連假一結束,總統府作業速度驚人,馬上完成「生效」作業,司法院高度「同步」作業,馬上讓「代理委員長姜仁修」的人事令一起生效。

府院(總統府、司法院)兩單位,如此同心協力的「感人」速度,不得不令人佩服,蔡英文政府在「排除異己」的紀律上,竟能達到這麼高的水準。

司法院在操作「逼退」石木欽的作業上,能夠有這種「高水準」的演出,司法官場的資深官員們幾乎是一致公認,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即將前往就任大法官的呂太郎一人。

他的接班人林輝煌,雖然也是「師承」呂太郎,但其未來的功力恐怕就是要略遜一籌了。或許,上任後勤跑呂辦公室多加請教,林輝煌也會有青出於藍的一天,也說不定。

但也因此不少人認為,此案的移送「時間點」,應該是和呂太郎「即將」走人有關,怕繼任者無此膽識,也無法如此精準操作。

呂太郎在操作「逼退」石木欽的手法上,環環相扣,功力驚人,不愧是司法官場第一高手。

連「自由時報」記者吳政峰在9/18都特別撰稿指出「法界圈,權鬥不輸宮廷劇」的分析論述。

呂太郎的官場一生,不太會寫判決,但升官永遠都有他的份,年輕司法官如想效法,應該多觀看「呂氏官場秘笈」在這場權鬥中的「竅門」。

「呂氏官場秘笈」在這場權鬥中,環環相扣的不凡功力,實值得特別著墨介紹者,至少如下數招:

施壓:「呂氏官場權鬥秘笈」的第一招,就是先交由政風處長沈阿倫(此為其「原名」,後來才改名)出面製作筆錄,同時,「阿倫兄」在製作委員長的筆錄時,一邊慢慢「秀出」一堆檢方的查辦資料,一邊則慢慢施壓,勸石木欽「遞出」辭呈,不然,總統直接免職,那就更難看了等等。

如此無預警的「突襲式」辦案,加上一堆通聯、行程紀錄,早就不記得的事務,被迫一一回憶,任何一位已經位居「特任官」者,必是選擇就範配合,遞出辭呈,不想再生枝節。

這一部份,司法院的新任政風處長沈明倫,算是立下一大「戰功」。

如果石木欽能夠即早「看透」這是官場鬥爭的「開幕式」,不輕易配合「遞出」辭呈,則後續要再施展「拔官」或「抹黑」,難度可就為之大增。

爆料:「呂氏官場權鬥秘笈」第二招,就是私下透露給深藍媒體記者,獨家驚人內幕:公懲會委員長已經「正式」遞出辭呈,新聞已經可以開始「處理」見報了。

該獨家媒體當然如獲至寶,馬上派出記者,到委員長辦公室「門口」攔截堵人,想要獨家訪問這個司法院「精心炮製」的官場權鬥內幕。

沒有沈明倫的「施壓」,就沒有石木欽的「辭呈」;沒有石木欽的「辭呈」,就沒有辦法「獨家」通知媒體記者,獨家新聞一報導,所有電子報導全部上網跟進,如此一來,委員長「出事了」的新聞,很快的就會傳遍全國各大小媒體。

這種先「獨家再跟進」的「爆料」技巧,呂太郎早在「小法官」時就很清楚如何運作,而今貴為秘書長、大法官,更是輕而易舉之事。

對石木欽而言,官場生涯則是正式落幕結束。

抹黑:接著「呂氏官場權鬥秘笈」第三招出籠。

那就是司法院要「親自」出馬上陣了,這種事呂太郎可也就不能假手他人了,必須是他本人親自上陣操刀。

司法院必須火速在中秋節「當天(13日)」,特別上班,發佈新聞稿,且新聞稿之遣詞措字,必須立場鮮明,強烈「表態」石木欽「玷辱司法」(儘管人審會根本還沒有開會),且發佈「格式」也要與以往完全不同。

必須是:姓名全露、情節空洞、但撻伐意味濃厚(如:相關案件繫屬中,與之多次宴飲及不當往來,嚴重違反法官倫理,傷害司法形象,也讓絕大多數兢兢業業於崗位上的法官聲譽,連帶受累)。

這種新聞稿,多數文字是「空洞」的,沒有具體內容。

但就因為空洞,沒有內容,對當事人最不公平。

「空洞」的指控根本無法「具體」反擊或反駁。

且在程序上,石木欽則是遲至17日委任律師到場(人審會),才有機會「抗辯」上述「空洞新聞」根本全是不實抹黑。

一者,本人從來沒和翁某有任何繫屬案件。

再者,雖有餐敘,但無任何沒有不當往來;

三者,連「死人案件」都列為羅織罪名之證據。

司法院的新聞稿,「署名」是新任行政廳長許紋華,但這種新聞稿,沒有呂太郎過目或是唸給他聽過,他不會放心發出。

也只有呂太郎才能擁有如此操作的「功力」和「膽識」,通常官員轉任行政主管,就算有這個「功力」,也沒這個「膽識」如此操作。

放話:在「呂氏官場權鬥秘笈」中,以第四招最狠最毒。

就是透過他「私人專屬專用」的媒體來「洩密放話」,這個呂太郎專屬專用的媒體,其創辦人會出來「被創業」,就是因為收受不當招待,偏頗報導「空難」,遭檢方查辦及黎智英逐出。

這個呂太郎「專屬專用」的媒體,經常擁有司法院的獨家內幕消息,該媒體的記者,傳聞還會送雞蛋芒果作回饋。高院院長李彥文曾被該刊亂爆料,氣得在去年八月的院務會議上特別要求,法官不要因為拿人雞蛋、吃人芒果,就亂提供新聞。

媒體「放話」這一毒招,最為「惡毒之處」在於:選定的時間是「精心盤算」過後,特別挑選「系列新聞」報導在9/17的「早上六時」上網發表。

為何挑選這個時間點?為何挑這個媒體?

在時間上,當天司法院的「人事審議委員會」要在上午「1030」開議,早上六時多,大家上網都看得到,且內容必須「特別加料」,更猛一些,爆「最高法院其他法官庭長」也有隨便吃飯的問題。

媒體挑選上,這個記者最配合,他只要寫到呂太郎,只差沒有「神化」呂太郎,其他各種「溢美」之詞,一向大膽使用,毫不猶豫。

這種找特定媒體「放話」的操作手法,當然是「行家」才懂的手法。

要操作這種手法,官方必須提供兩項「材料」。第一,內容要有加料,要爆出更多;第二,最好是「法官的黑名單」有更多人涉入。

這樣不但新聞性強,且人審會的壓力才會更大,因此,人審會若不出重手,就是要「放水」。透過放話,逼著委員們就範,不敢放水。

看看上述呂太郎秘書長的「功夫與功力」,司法官場要再找到像他這麼「厲害」的角色,真的不太容易了。

也難怪法官林孟皇會投書媒體,希望以後司法院的秘書長,不要再有像呂太郎這種背景的人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pla085 的頭像
    lpla085

    法治時報

    lpla0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