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委曾突襲最高法院「分案室」!
(法治時報2019-09-03台北報導)最近一年來,最高法院一直「深陷高度」危機之中,不只法官出面陳情,聲稱遭到「分案霸凌」;就是文書行政員工也是抱怨連連,醞釀投訴或趕辦退休,有人甚至形容,他們是活在21世紀的地獄裡;此外,為了大法庭的「作秀」,還動員助理不准午休,必須加班上課;法官判決則是「沒上訴也抓來判」,只好創新裁定宣示判決無效等等。
還好,這一切的一切,都因為有許宗力大院長的「堅持力挺」,最高法院才能一再度過難關,沒有任何大異動!
不過,這種「艱辛局面」到底還能夠撐多久,恐怕隨著總統大選的屆臨,也就很難講了。
最值得注意的是,一向最視為是「親許宗力」的網軍之一,也就是曾被謔稱為司法院「附隨組織」的「法官改革司法連線」(號稱有30幾位法官組成 ),於2019/8/30竟也在蘋果日報的論壇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最高法院的危機解密」之文章,該文對最高法院的作法,也有所「批判」了!
這個組織的成員,對許宗力和最高法院院長鄭玉山的「深厚私交」,不可能不知道。
且該團體對許宗力的「支持」更是屬於可信賴的「自己人」之關係,結果,這樣的背景和關係,卻還具名投書媒體,指責最高法院的不是,其背後彰顯的意義,可就很值得深思了。
該文雖未很嚴厲的「譴責」最高法院,但是,司法官場的文章,一向是點到為止,如果表明立場且署名,就算是很明確地在表示「異議」了。
更何況,該文也是點明著說,最高法院是一再「踩紅線」,是利用限量分案,干涉分案,製造分案不公,種種指責,全是針對最高法院的行政作業「藏有弊端」在指摘。
文中明言:「那什麼時候拉開案件的閘門,哪些案件很急必須先進來,哪些案件可能還可以再等等,這恐怕也不是電腦可以決定,所以最高法院還保有分案法官的設置,就是在控制這個環節,那顯然又踩到法定法官原則的紅線。」
「憑什麼是人為因素來決定案件審理的先後順序」
「又限量分案這檔事,在法律上有沒有立足點?尤其對於訴訟的當事人來說,是否可以接受這樣的安排?尤其為何這樣的制度只能最高法院採用,莫非只有最高法院的法官才是法官?」
「這些疑問都不該迴避,最高法院必須說清楚、講明白,這才是最高法院應有的「高度」!
這篇文章一出,司法官場敏感人士馬上就起了「聯想」,認為鄭玉山的位子現在才是開始真正的有危機了。
官場敏感人士指出,「分案霸凌」弊端從最初開始爆料到現在,最為耐人尋味的就是,很多平時很會「作秀」的司法改革團體,竟然都好像沒有這回事似的,既不聲援,也不出面,完全安靜無聲,採取遠距離靜觀,反而是「法官翻轉群策會」還有一點點聲音。
這種現象,敏感人士認為,應該是有人在「私下關心」才有可能作到。
否則以某些司改團體每每看到法院出包,特別是最高法院,就會展現其「嗜血愛秀」的一貫作風,豈有如此「安靜」而不大張旗鼓之理。
因此,好事者分析,好不容易「安靜」沒聲音的司改團體不出面,卻出現「自己人(法官改革司法連線)」的出面投書,這很有可能是「保位立場」已經有所動搖或改變,才會如此,並藉此暗示知所進退!
敏感人士透露,目前看到的,還只是「自己人」的投書媒體論壇指責,其實,接著在後面即將要發生的,才是更大的問題,也就是,後面還有「更大尾」的在虎視眈眈,那就是監察院的調查也差不多要出爐了。
一波接著一波,最高法院的「麻煩與風波」,看來似乎已經有點像是香港的「示威」問題,愈是打壓,問題愈多,因此,有人可能就會萌生念頭,改口說,既然已經撐著這麼久了,也仁至義盡了,乾脆放手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