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韓流」,37年前「拆四結」的重演?

(法治時報2018-11-19台北報導)前言:選舉激烈的「韓流」話題火熱,具高度新聞性,特就37年前的相似選情,描述對比,以饗讀者。

 

韓國瑜登記2018年的高雄市長選舉,所帶來的「韓流」現象,引發很多人的好奇與討論。

歷史往往都會重演。

韓國瑜的現象,在台灣並不是沒有發生過,1981年的台南縣長選舉,就曾經發生過與現在的「韓流」,非常類似的情形!

當年,台南縣長國民黨的提名人為楊寶發縣長,同額競選連任,結果,登記截止前,突然出現了一位不到四十歲的退役伍軍人(1943年次),蔡四結,參與登記!

這個完全名不見經傳的退役軍人,在台南縣政壇完全沒人認識他,他登記完成之後,縣黨部還在到處打聽,這個人是誰!

結果,當時的國民黨很像現在的民進黨,萬萬沒想到,這個完全不被看在眼內的退役軍人,竟能在短短兩三個月內,打得戒嚴時期的執政黨,應付的手忙腳亂,叫苦連連。

「蔡四結」在37年前參選的「拆四結」歷史,和韓國瑜這次引爆的「韓流」,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巧合的讓人嘖嘖稱奇。

「蔡四結」和「韓國瑜」,前後相隔37年,但這兩個參選人的「姓名」,後來都成了「選舉代號」,一個是「拆四結」,一個是「韓流」

兩人最初根本「無心」參選,兩人都幹過「職業軍人」,兩人都是「口才非常好」,而且,都是「反應很快」。

且在當時都是處於「悶政治」的環境下出擊,對抗的都是當時的「派系政治」,也都是「攪動」了大環境,且最後不僅攪動大環境而已,甚至,還帶來了「震撼性」的威力,同時,都給自己帶來了「意外人生」。

1981年,蔡四結剛從軍中退役,據傳,他本是希望黨國能安排工作,結果似乎不順。

既然找不到工作,正好遇到選舉年,乾脆脫黨違紀,參加登記縣長選舉,當年縣長選舉條件限制很多,他的軍人經歷(政戰監察官),正好完全符合登記條件,可以辦理參選登記。

因為沒錢,蔡四結就自己製作了一張超級簡單的「黑白影印型」傳單,上面文字不多,就只是訴求兩個口號:

第一,我幫大家爭取到了「縣長選舉權」;

第二,我要出來「拆四結」(與「蔡四結」同音)。

在這之前,台南縣長已經連續「十八年」,都是同額競選,等於是國民黨一提名,台南縣民也就只能「圈選單一」被提名人,沒有別的選擇。

在連續十八年的「沈悶」之後,突然有人出來參選,大家都很好奇,因此,蔡四結「號稱」他為大家爭取到「縣長選舉權」,似乎也不無道理。

確實,沒有他的出現,縣長選票還真的就是只有「楊寶發」一人可加以圈選。現在,選民則有兩個候選人可就其中擇一。

他說的要拆「四個結」,重點當然就是「派系政治」以及黨的老大作風、黑箱作業等等,這些其實都是昔日的政治老問題。

這張「黑白影印紙」簡單幾個字的訴求,立刻引起當年對「縣黨部不滿」以及對立派系的失意人士高度注意。紛紛暗中相助。

有了「執政者」對立面的政客暗中相助,加上部隊中「政戰訓練」的口才,蔡四結以一台簡陋無比的宣傳車,輕車簡從,展開戰役。

誰也沒想到,他所到之處,竟然風靡了無數的選民加以支持與助選。

蔡四結從軍中退役,深知軍中「造假」和「黨國陋習」,他在政見會上,幽默的口才,贏得無數支持者。

他消遣道,「國軍」本來應該是國家的,可是,我們的國軍卻不是國家的,而是國民黨的。

他說,你如果不相信,那你去看看,阿兵哥頭上戴的「軍帽」,上頭掛著的,並不是「國旗」,而是一個乒乓球大小的「黨徽」;一樣的現象,戰車上也不是「塗著國旗」,而是塗了一個像臉盆那麼大的「黨徽」。

他用個人磁性的聲音,生動的比喻,告訴選民,我們去當兵服役,並不是在保衛國家,而是在保衛國民黨!

所有應該屬於國家的「戰士」和「武器」,上面標示的「政治符號」,通通都是「黨徽」,都看不到「國旗」,這成什麼體統!

類似這樣的攻擊批判言論,蔡四結以不急不緩的口吻,娓娓道來,在當年實在太具震撼力了,在保守傳統的農業縣,政見會場場爆滿,人潮愈聚愈多。

不滿的對立派系,也暗中提供「在地政見」與「政治資源」,甚至還偷偷動員相助。蔡四結很聰明的迅速吸收演化,成為他的即時政見。

在連續18年同額競選的「悶政治」之大環境下,加上失意派系的暗助,以及選民「看熱鬧」與「不排斥變天」的總總心理因素相加相乘下,蔡四結的出戰,意外的攪動了整個台南縣的選情,甚至,在戒嚴年代還讓台南縣的選情成為「告急地區」!

選戰最後一天,台南縣全縣的大貨車,進行大集結,力挺蔡四結,從溪南沿著台一線主要城鎮大掃街,一路挺進溪北行政中心,進入新營(縣府所在地),整場造勢,把當時的縣黨部嚇壞了。

上世紀「拆四結」的這些情節,恍如這世紀的「韓流」的「原始版」!

開票結果,從登記參選到投票,短短不到兩三個月時間,一個政壇上完全默默無聞,從未有人聽過的退役軍人,在沒政黨、沒派系、沒社團組織、沒政治獻金的奧援之下,竟能在幅員遼闊(多達31鄉鎮)的百萬人口之台南縣,蔡四結拿下直逼19萬高票,只輸楊寶發的21萬票以兩萬之差票敗!

這場選舉創下許多空前未有的紀錄,可惜,在戒嚴年代,媒體著墨不多。

韓國瑜的「韓流」現象,與當年的「拆四結」情形,有太多的相似處!

韓國瑜能夠「攪動」的高雄選情,主因之一就是,蔡英文執政台灣,造成「台灣悶經濟」,陳菊執政高雄,造成「高雄悶政治」。

且高雄自1998年謝長廷當選高雄市長之後,一直到2018年陳菊轉任總統府秘書長,長達20年的執政包袱,和當年國民黨的「連續18年之同額競選」有神似之處。

這種單一沒有選擇的「沈悶」,就像林飛帆挖苦民進黨說的:「某黨推個西瓜出來都會當選」!

「某黨推個西瓜出來都會當選」這句話,雖然是挖苦的話,但反映的不正就是:民進黨在高雄、台南長期執政之後,對於政治資源的壟斷,其實,已經和國民黨戒嚴時期,相去不遠!

「悶政治」也好,「政治資源太過壟斷」也罷,它提供了「蔡四結和韓國瑜」,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全面「攪動政局」的最基本盤。

有了基本盤,當然也要有「點燃的引信」(簡單口號);蔡四結用他的名字取其諧音,將要「拆四結」,痛斥當時的政治沈痾;韓國瑜則是以「又老又窮」四個字,訴求他的戰略!兩者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蔡四結找工作不順,轉而登記參選;韓國瑜則是在初選時,跑到台北登記台北市長才又撤銷,可見,兩人都是無心插柳!

更巧的是,蔡四結和韓國瑜兩人,都有「職業軍人」的經歷,都是退役後,投入選舉。

差別的是,蔡四結是無黨無派,且第一次選就挑戰縣長;韓國瑜則是黃復興黨部栽培,先後選上議員、立委。

蔡四結和韓國瑜兩人的「口才」,都很出色。

戒嚴時期,蔡四結自己一人,站在他那輛看來很單薄的宣傳車上,沒有助講員(也沒人敢出面幫他助選),也沒團隊,他自個兒可以侃侃而談,一兩個小時沒有間斷,民眾則是聽的津津有味,不會離去。

其口才之佳,由此可見一斑。

韓國瑜的口才,更是在網路上建立出來。

他在台北議會上,接受王世堅的質詢,他機智搞笑式的反應,早在網路上流傳,也確立了他口才反應的品牌。

蔡四結根本沒想到,他的出現,會帶來這麼多「反對勢力」的暗中相助,韓國瑜應該也是一樣,沒想到他會因緣際會的成為2018年選舉韓流的「主角」。

兩人在政治的攪動,似乎都有點,無心插柳,柳卻成蔭,且還起風了呢!

世界各國的民主國家,人民會投入關心政治,原因之一,就是喜歡它的熱鬧有趣,蔡四結和韓國瑜兩個退役軍人,都是時勢環境結合之下,給當時的「悶政治」帶來了「意外的攪動生趣」,同時,也給他們個人帶來「意外的人生」。

 

後記:蔡四結的意外人生:1981年蔡四結沒選上縣長,在新營擺攤賣臭豆腐,接著參選縣議員,高票當選。

議員當一屆後,轉公職白河公所課長、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幹部等職,還曾剔度出家當和尚,後又蓄髮返俗,今年,他以75歲的高齡,再次出馬參選台南市議員。

兩位「意外人生」的主角,很巧的,都成了今年選戰的「候選人」,一個在高雄,一個在台南。

蔡四結有時會在新營醫院吹奏樂器娛樂病患,當志工,他覺得很快樂,人生不必太侷限,只要不違法,能夠嘗試就去做。

2015年他以72歲高齡,經教練指點訓練之後,參加全國跆拳賽表演,一舉奪下冠軍,獲內政部頒10萬元,俐落身手贏得喝彩。

韓國瑜的「意外人生」,才剛開始「下半場」,以他帶動的「韓流」現象,如市長未如願,則轉戰2020高雄立委,應是易如反掌之事,那就會像蔡四結當年的接著選議員,果真如此,則巧合又多一樁。

(本報文章歡迎轉載,記得註明網址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pla085 的頭像
    lpla085

    法治時報

    lpla0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