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樓徹底落實「白京生定律」?
文/黃越宏
(法治時報2019-10-08台北報導)蔡英文任命的司法院長許宗力,在其主政下,整個「司法改革」的行動與政績,簡直是朝著「愈來愈像」1957年提出的「白京生定律」在邁進!
根據中央社10/2報導,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初審通過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第3類人員(司法院及所屬機關職員等)員額的最高限增加1100人,以利司法院推動各項相關司法新政、司改業務。
易言之,為了推動司法改革,司法院將要擴大組織,多增一千多人!
這一千多人的「增額」,在此時出現,似乎正好完全應驗了世界著名「組織病態」研究專家「白京生定律」的觀察。
白京生為英國教授,曾於1940年代在新加坡大學任教。他經常在英國「經濟學人」及美國「哈潑雜誌」發表諷刺性文章,以探討組織問題,並於1957年將這些文章彙輯專集,名為「白京生定律及關於行政之其他研究」。
而白京生之所以敢名之為「定律」,顯示其相當有自信其所提出之主張能相當程度描述及解釋組織現象。
白京生的組織病態「定律」,非常合乎「常識」且淺顯易懂。以下是他的觀察現象與定律:
第一,愚蠢大競賽:他指出,首長用人有「愚蠢競賽」的現象。
機關首長在找手下時,一定會找比自己「笨一點點」,但又不能「太笨的」。
因為「太笨的」無法幫忙做事;且要比自己「笨一點點」的,這樣才不會表現太強,升遷時跑到自己前面。
當日後自己升遷時,就把這個比自己「笨一點點」,但能幫忙做事的手下拉拔頂替。
歷任「每個首長」都用「這種心態」與概念在找手下,久而久之,機關首長必然是「愈來愈笨」!
也就是所謂的「愚蠢競賽」。
第二,冗員愈來愈多:因為首長調動符合「愈來愈笨」的愚蠢競賽定律,所以,該機關就會愈來愈「無法應付」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問題與時代進步衍生的需求。
而機關首長為了「應付」社會撻伐與跟不上時代進步的落後問題,都會刻意把問題「導向」是因為機關「人手嚴重不足」,才會出問題,而不是機關首長有問題。
立法部門也根本「搞不清楚」問題是出在「愚蠢競賽」,只好糊裡糊塗的跟著「愚蠢競賽」的方向繼續走下去,修法同意「增加」員額,以圖解決問題,以回應社會撻伐的聲音。
但這麼一來,該機關的「合法冗員」也就愈來愈多。
第三, 建築愈來愈新:因為「合法冗員」愈來愈多,原來的辦公空間就會不夠使用。
於是,政府就會開始「編列」預算,要增建新的辦公大樓,以容納立法通過不斷增加的「新冗員」。
如此一來,到處可以看到的就是:「機關成立的歷史愈來愈悠久」,但「首長卻是愈來愈笨」,而且,「機關內部的冗員愈來愈多」,最後,表面看到的「機關建築物,則是愈來愈新」!
(按,司法院定案遷「建新大樓」於華山特區)
第四,雞皮蒜毛定律:因為機關的首長愈來愈笨,且冗員愈來愈多,因此內部開會時,不重要的議題,大家都懂,每個人都發言,所以開會時間耗費很久;但是,重要的議題,因為「愚蠢競賽」和「冗員多」,真正懂得的人很少,大家都不太發言。
於是,「開會時間」就和「議題重要性」形成強烈「反比」。
愈是雞皮蒜毛的事,內部開會時,總是大家發言盈庭,久久不能結束,但是,遇到真正重要的議題,大家不懂,也怕發言之後,要負責任,於是,大家都沒有意見,會議很快就結束了。
第五,年底跳樓大採購:不是只有百貨公司有「週年慶」,政府部門也有年底跳樓大採購的現象。
機關因為怕預算沒有花完,明年就會沒有編列,因此,到了年底就要拚命花預算,以確保明年還能擁有該筆預算。
上述「白京生定律」,是國考行政學經常出現的考題,只是答案都非常「制式化」(補習班化),不像作者1970年代唸書時,大學教授上課時講解的那麼風趣生動,讓人一聽就印象深刻。
因此,當看到立法院通過要讓司法院增加員額一千多人,就馬上想起當年大學行政法老師上課時教的內容。
兩相印證,許宗力院長真是「超神」,可以爭取到這麼多的新增員額。同時,再看看這兩年多來,許宗力主政下,司法院這個「組織」的諸多病症問題,其實,都和白京生定律蠻符合的。
因此,特撰一文,以為表揚許大院長之傑出表現,落實「白京生定律」在司法院的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