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宗力的側翼─網軍?!
(法治時報2018-11-14台北報導)網路出現,改變了這個世界,台灣的「政治」和「官場遊戲」在網路的驅動下,也全部換了新樣貌。
以前老時代的選舉,就是有錢,也還是要「靠樁腳」去買票,想要營造聲勢與文宣效果,用的則是「耳語」部隊。
現在,這些全都不管用了。
「樁腳」全面被「網軍」取代,「耳語部隊」則是被「網路聲量」澈底殲滅!
選舉,這種權力取得的最基本「戰鬥遊戲」,都已完全改變了既有的「部署方式」和「兵種」,則相同的道理,看在當官的官員眼中,他們豈能不覺悟呢?
聽說,司法院長許宗力也感到這個新時代、新武器的來臨,所以,他在上台不久之後,就開始佈署他的「網軍」!
照理,許宗力是不必面對選舉壓力的,他不像蔡英文、柯文哲必須面臨改選的壓力,他何必佈署他的直屬網軍呢?
道理很簡單,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所有執政黨的官員,都必須面對民意的考驗,民意的考驗,除了各媒體或是基金會經常會有的「民意支持度」之問卷調查外,最直接且最有力打擊,就是來自「網路」!
許宗力的「網軍」,傳說中,是一隻支持他的「年輕」法官們在網路上集結而成,偶而,也在報紙投稿,專寫些措詞斯文,沒有批判味,但又不太像官版味道的「司法改革」文章。
這隻網路伏兵,聽說和許宗力有很好的溝通管道,當然,他們自己也在做日後「網紅」的暖身。
這些年輕(當然也是「資淺」)的法官,成立了要替許宗力院長「圍勢」的網軍,當然也得要取得響亮的名字。
他們取的「名字」,那就是一定是要有個什麼「司法改革」連線之類的「字眼」,表示他們「志在改革,不在邀寵」。
因為他們都是「法官」,都是正牌的,所以,他們「連線」的前面,是一定要加上「法官」之類的字眼,表示「師出有名,不是來鬧」的。
這種取名方式,一看就知道,是「官版」的思維。
年輕人雖然資淺,但是優點就是「想法很多元」,既然有了嚴肅型的「官版」網址、臉書粉專,就一定也要有相對「俏皮可愛」路線網址或臉書粉專,才能吸引輕鬆的讀者,營造不同的聲量與角度,於是,諸如貓、狗之類等叫聲(喵、汪),也就出現了。
有「官方」的「護航」勢力,就一定也會帶來「民間」的「吐糟」聲浪。
這是一定的。
不管是「貓的喵喵」還是「狗的汪汪」,總之「法官的改革連線」一上線之後,沒有多久,馬上也就出現了「不想幫長官」圍勢的法官們,另外成立了一個臉書。
這也就是今年三月底,突然冒出來的一個據稱是由「資深及中生代」法官為主的「法官翻轉司法群策─找回人民的司法」的粉絲專頁。
這個名字一看,就知道是「資深法官」想出來的。
老一輩的司法官員,句子總是習慣寫的很長,所以,取名字也是一樣的習慣,一取,就是好長一串。
因為名字實在太長,很多人記不住,所以,有人簡稱它為「法轉司」,也有人稱為「群策司法」。
不過,話說回來,名字雖然實在有夠長,但至少「重點」是講對了,「找回人民的司法」,這真的是最關鍵的重點。
人民對司法的不信任,是司法院的最大悲哀。
「法官翻轉司法群策會─找回人民的司法」走的路線,主要就是「反官方」的批判路線,算是「不服從組織」。
就「基本路線」來看,前面提到的那些年輕法官組成,專門幫忙官方「圍勢」的,可算是「司法院的附隨組織」,而這個「不服從組織」,則是與其採對立面,採對槓的。
上述「護航路線」的司法「網軍」,也就是許宗力的「側翼」部隊,很少正式聯手作戰過,最近一次聯手出擊,戰果還算不錯,但是負評也不少。
對張靜律師說了一句「5-10%司法官員收賄」,而發起「要求懲處」運動,聽說,該場戰役就是他們聯手發動的。
不過,他們的主張,被張靜一句話,就給破解了。
張靜說,我的文章雖提到「收賄」司法官可能5-10%,但,文章接著還提到,恐龍法官則有百分之五十!
張靜律師非常不解,這是什麼奇怪的懲處標準?
說法官5%收賄被要求懲處,說法官50%是恐龍,卻沒有人要求懲處,莫非法官自承,他們大部份都是恐龍?
本報也曾撰文點出關鍵,因為在法官「淘汰機制」中,「收賄」會被法辦並淘汰,但是,恐龍不會被淘汰,也就是恐龍法官沒有淘汰機制,所以,他們不在乎罵他們是恐龍,但是罵他們收賄,會被淘汰,所以要反彈。
其實,真正精彩的是,官方成立「圍勢網軍」之後,吸引了民間版的對台戲「法官翻轉司法群策會─找回人民的司法」出現,緊接著,今年十月十九日又冒出一個由「非法官」的「@法官改革司法失敗連線」,也是專門和司法院以及圍勢網軍對槓。
發起人是個叫「吳姵玟」的人,貼文超兇悍的,開口閉口罵「狗官」,一副來勢洶洶,完全不將官方看在眼裡。
官方找了法官當「圍勢」網軍,結果,因此而「招來」了不讓官方摸頭的「法官自發性」組成「反官方」的粉專─「法官翻轉司法群策會─找回人民的司法」。
接著,又刺激了民間也來插花。搞了一個「@法官改革司法失敗連線」。
這一切的發展,借用一句英文的說法最是傳神:「you ask for it!」。
盛開花香,自是招來蜜蜂;棄置果皮,當是引來果蠅。
這一切,真是司法院自找的!